2010年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欧洲杯足球官网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六安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6-10-25 09:48
字号:

六安市统计局
2011年3月3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积极抢抓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契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态势,全年经济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和谐社会程度提高,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3.7:40.7:35.6调整为23.5:42.3:34.2。全员劳动生产率160752元/人,增长15.3%。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676.1

13.7

第一产业

159.3

4.6

第二产业

285.8

24.2

工业

233.1

27.5

建筑业

52.7

8.9

第三产业

231.1

7.4

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

33.7

5.6

批发和零售业

37.4

9.8

住宿和餐饮业

14.4

9.2

金融业

14.2

9.1

房地产业

46.7

3.6

其他服务业

84.7

8.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3%,居住类价格上涨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17%。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类 别

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其中:食 品

106.3

其中:粮食

111.3

烟酒及用品

102.6

衣 着

106.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5.9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3.2

交通和通信

95.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7

居 住

103.3

 

  截止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18万人,减少2万人;第二产业78万人,增加1.5万人;第三产业99万人,增加2万人。年末在岗职工19.86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3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89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3.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3.7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6.5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1.2千公顷,比上年扩大0.3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5.53千公顷,扩大3.87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59.1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20.4万吨,下降8.2%;棉花产量15607吨,增长18.2%。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201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459.1

1.9

油 料

万吨

20.4

-8.2

棉 花

15607

18.2

蚕 茧

5930

28.1

茶 叶

16847

2.8

水 果

38391

7.7

蔬 菜

万吨

126.9

5.4

  全年肉类总产量48.1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3.85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12.84万吨,下降2.6%;牛奶产量18591吨,增长15.5%。水产品产量26.24万吨,增长7.1%。
  
当年人工造林面积6.13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93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678.6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557.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226.2万立方米。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0.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农用拖拉机28.15万台,增长2.7%;农用运输车27004辆,增长13.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56万吨,增长1.9 %。农村用电量96830万千瓦小时,增长1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7亿元,增长29.3%。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8.3亿元,增长26.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32.5%;分经济类型看: 股份制和国有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4%和32.3%。
  
全市33个行业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在主导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木竹棕草制品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6.1%、45.6%和4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6.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5%。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工业增加值

246.7

29.3

其中: 轻工业

118.3

26.2

重工业

128.4

32.5

其中: 国有企业

7.1

32.3

集体企业

0.2

3.8

股份合作企业

2.0

8.1

股份制企业

194.4

31.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0.8

19.4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2.3

29.6

  全市规模工业1044户,比上年增加225户;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1,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60.7亿元,增长55.9%;实现利税64.2亿元,增长72.6 %,其中利润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6亿元,同比下降20%;上缴税金总额达4.74亿元,同比下降27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房屋竣工面积6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465.2亿元,增长4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1亿元,增长14.7%;第二产业投资238.4亿元,增长53.3 %;第三产业投资239亿元,增长27%。从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21.1亿元,增长48.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8.2%。三产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 52.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22.6%,居民服务业投资是去年同期的3.9倍。全年完成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额62.4亿元,增长43.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84.2万平方米,增长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99.6万平方米,下降1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217.4万平方米,增长27.9%;商品房屋销售额76.3亿元,增长54.5%。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施工项目3531个,比上年净增59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70个,比上年净增762个。2010年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204项,当年完成投资136.6亿元,实现年初计划的117.3%,全年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9亿元,增长19.1%。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98.4亿元,增长1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5亿元,增长17.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49.9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0亿元,增长20.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4.3%,家用电器类增长59.7%,日用品类增长33.7%,家具类增长114.4%,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92.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53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出口43509万美元,增长35.6%;进口1855万美元,增长112.3%。从出口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35999万美元,增长33.2%,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为82.7%。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141家。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309万美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704万美元,增长62.3%。

 

 

2010年全市外贸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单位:万美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

外贸出口额

43509

35.6

其中:草竹柳编

13016

30.0

纺织服装

7494

93.7

羽绒及制品

4692

60.2

机电产品

3721

4.7

其中:对亚洲

17473

17.5

对北美洲

12844

46.2

对欧洲

9772

55.1

对拉丁美洲

2203

92.9

对非州

642

-1.3

对大洋州

574

75.5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增长22%;其中接待国外游客1.501万人次,增长45%。旅游总收入40.58亿元,增长2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72.07万美元,增长79.29%;国内旅游收入40亿元,增长27.8 %。年末全市共拥有a级旅游景28处,其中4a级旅游景10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增长5.6%。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04亿吨,增长10.0%,货运周转量808亿吨公里,增长4.7%;公路客运量2.13亿人,增长10.2%,客运周转量122亿人公里,增长8.0%;水上货运量4629万吨,增长4.6倍,水运客运量12.08万人次,水上客运周转量176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机动车辆61.2万辆,增长9.5%。其中:汽车拥有量21.3万辆,增长18.7%。在各类汽车中:载客汽车11.7万辆,增长27.4%;载货汽车8.4万辆,增长14.6%。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3.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邮政部门完成邮政业务量2.0亿元,下降12.7%;电信部门完成业务量51.1亿元,增长47.2%。年末全市拥有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7.3万户,减少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5.6万户,增加114.4万户;互联网用户18.1万户,比上年增加5.4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8.6亿元,增长3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7亿元,增长29.1%;完成中央级收入22.7亿元,增长39.5%。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30.3%,营业税增长31.0%,企业所得税增长57.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148.4亿元,增长16.3%。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5.6 %,科学技术增长23.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5%。全年三十三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39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8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62.3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2.73亿元,增长3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2.3亿元,比年初增加68.7亿元,增长1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6.7亿元,增长28.2%。其中,短期贷款234.3亿元,增长6.3%;中长期贷款243.66亿元,增长59.6%。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下降3.7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盈利10.93元,增长42.97%。到2010年末,全市有证券公司分支机构3家,有效开户数4.74万户,当年新增6700户;全年累计代理证券交易额447.1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市辖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6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4%。
  
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22家,其中经营财产保险业务12家,经营人寿保险业务10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19亿元,增长21.6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6.25亿元,增长28.87%。赔款和给付5.36亿元,增长22.3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93亿元,增长22.0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普通高校5所,当年招生11100人,增长8.05%;在校生33661人,增长9.68%;毕业生8072人,增长14.92%。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2所(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57万人。普通高中62所,招生4.9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4%,比上年上升8.51个百分点。普通初中358所,招生8.43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06%。小学1827所,招生7.8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9.93%。

2010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11100

33661

8072

中等职业教育

25734

65067

21780

普通高中

49674

131672

46942

普通初中

84291

288964

100417

小 学

78750

433541

76221

  全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取得市级科技成果7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7项,其中获省级二等奖2项,获省级三等奖3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26件,比上年增长88%,授权专利426件。科技兴农力度加大,全年选派科技特派员508名,创建专家大院60家。全年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8485万元,增长23.7%。
  
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个。全年完成强制认证企业7户,食品认证企业234户,体系认证企业28户;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9.2万台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安徽名牌产品57个,六安市名牌产品4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文化站164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馆藏书籍文献资料46.88万卷(件、册),博物馆(纪念馆)6个,年末馆藏文物6797件。广播电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31.99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2%。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26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7个。卫生机构年末床位数14265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44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77人,注册护士4639人。
  
在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全年共获得2枚金牌和2枚银牌;其中,全国冠军2个。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12次,参加活动人数80万人次。全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点建设219个,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健身中心项目,市体育局等4家单位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截止2010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704.8万人,比上年减少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0‰,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13.99‰,比上年上升6.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69‰,比上年下降6.96个千分点。
  
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8元,比上年增长11.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12元,增长9.0%,其中食品支出4374元,增长5.4%,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41.7%,衣着支出下降2.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9.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4元,比上年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07元,增长33.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1.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2.2%,居住支出增长5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开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8.66万人、医疗保险30.32万人、失业保险22.9万人、工伤保险17.5万人、生育保险19.37万人,以上五项保险征缴收入15.84亿元,比上年减少17%;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8.2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数0.47万人。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76万户,26.11万人,城市低保对象4.82万户,7.56万人;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380张。全市所有县(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口545.02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50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6个。监测的城区和5个县城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排污单位废水综合达标率90.83%。全年cod排放总量26620吨,下降10.1%; so2排放总量15800吨,下降1.4%。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0.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42%。
  
年末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
  
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09年减少0.1人,比上年下降18.18%。全年共发生火灾事故467起,同比上升14.75%,经济损失297.55万元,同比下降24.61%;无火灾安全死亡人口。发生交通事故715起,同比下降13.01%,直接经济损失232.79万元,同比上升11.12%;死亡275人,同比下降1.4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标签:
关联信息